■ 黄毅敏
近日,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案宣判,犯罪嫌疑人林森浩被判死刑,两个家庭濒临破碎。扼腕之余,联想起前些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也因为生活琐事采取杀戮手段致人死地之事。这些案例中的施暴者,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作案动机和残害生命的手段令人震惊。痛心疾首之余,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在青少年的成长教化中,最基本的人道启蒙是否有所缺失?
缘于在以“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宗旨使命的人道公益组织多年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多地从人道领域逐步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近年来,虽然自然灾害、公共安全、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局部冲突以及各种人道危机频发加剧,不断向人类敲响警钟。在生活周围屡屡发生的中外校园惨案等等人为的安全危机更在警醒人们,人类自身对生命的漠视已是最大的安全危机,人道意识的重新唤起刻不容缓!致力弘扬人道精神的红十字组织使命艰巨而光荣。
年轻时,我们身强体壮,对于“生命”总是缺乏思考,或者忘却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的一切活动、行为乃至思考,都是建立在以“生命”完整与健康的基础之上。我们努力拼搏、不断奋斗、寻求生活的美好,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疏忽“生命”本身,幸福将遥不可及。更为可怕的是,伴随信息化文明特别是手机、网络运用以及电子游戏等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导致部分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颠倒虚拟世界与人间现实的关系,漠视甚至误以为“生命”仅仅是网络游戏中可以不断“回收复活”的“一滴血”而已。
重视以人道为本的“生命教育”紧迫而急需。生命教育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死亡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正确认识死亡,从而引起人们对于生命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0世纪60年代,著名美国作家华特士正式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并在阿南达学校与社区尝试传授生命教育的思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基本普及生命教育。此后,生命教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不断发展,尽管其原因与产生背景不尽相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唤起社会对于生命至高无上的普遍重视,可谓殊途同归。
由于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等,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现有资料显示, 2004年辽宁省率先制定《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开始了国内生命教育的探索;同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拉开了国内生命教育发展的序幕。2008年以来,云南、浙江、北京等地也纷纷对生命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并成立了相关研究机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教育部到各省市关于学校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文件层出不穷,短短几年内,掀起了对于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学习的热潮。但从现实和效果来看不难发现,适合国情、易于推行和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与方法仍然比较少,我们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和探索才刚刚起步,面对如此庞大的受体和多年积淀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从根本上说,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对于生命的正确认知与尊重,让生命意识融入到人类生存全过程,从而形成敬畏生命的潜意识。从各国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来看,生命教育重在体验,重在感同身受,也只有切身的体验与参与才能发人深省,才能醍醐灌顶,方可达到终生教育的目的。因此,从现阶段国内生命教育的发展来看,缺乏的不是理论性文件或强制性要求,恰恰是青少年可以实实在在参与、受益终生的基本体验,是对各种教育资源和生命安全教育措施的整合与实践引导。
笔者认为,现阶段最紧迫的是在青少年中推行体验式生命教育,较可行的是在现有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基础上,围绕防灾避险、心理健康、自救互救等与生命安全主题攸关的内容进行强化体验,尝试一些针对学生主体的基本要求和针对学校主体的选择性要求同时展开,构筑一套适合国情、简便易行、完整科学的体验式生命教育体系。比如针对学生,可以让他们熟读一本生命安全手册,观看一部生命安全警示专题片,参与一轮校园家庭生命安全隐患查纠活动,参加一次防灾避险逃生集体演练,掌握一门应急自救互救本领,传诵一个感动自己的敬畏生命故事,体验一组关爱生命的素质拓展训练,经历一期敬畏生命与感恩主题的社会实践,接受一回专业心理健康测试与排查辅导,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等等,达到体验的目的。
围绕这个目的,近年来福建省红十字会围绕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以生命安全与自救互救为基本内容,围绕生命价值认知、敬畏生命、防灾避险、健康心理、自救互救五要素和性别、感恩、健康促进等相关内容进行。
鉴于此项工作内容复杂、牵涉面广,为了更好地体现红十字的人道内涵,力求简便易行、寓教于乐,我们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强调运用体验式教育方法,与学校“三生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设计针对学生主体的“十个一基本要求”和针对学校主体的“N个自选动作”,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分为五个学段,分别提出基本内容和实施要点,构建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框架,把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与弘扬红十字人道精神融合,同时带动学校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人道传播等相关工作综合推进,既丰富了学校红十字工作内涵,也使红十字人道传播在青少年中率先展开。
为促进这项工作更加迅速落地推行,福建省红十字会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推行实施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的通知》,一起为全省各大中小学培训生命安全辅导员师资骨干,编印生命安全读本,支持建设各类示范学校,拓展各种场馆资源,在学校建立“生命安全教育与防灾避险体验馆”等等。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推进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中对此产生浓烈兴趣,纷纷将体验式生命教育相关要求纳入当地教育督导、公共安全教育考核、学校素质教育、文明学校创建和心理健康工作等相关指标要求与考核体系,使督促体验式生命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总的来说,敬畏生命意识的塑造与普世传承,是确保生命完整的基础,也是生命教育的根基。然而,这并不是生命教育的全部。通过丰富生动、触动心灵的体验式生命教育,必须在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同时,赋予生命更高层次的内涵,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幸福人生、精彩人生。这不仅仅是生命之于我们的,更是我们之于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只有确保生命力量的增长,才能保持国家、社会与民族长续持久,源源不绝发展。
启蒙人道,敬畏生命,以人道为本汇集生命的力量,是文明时代不竭的召唤!愿通过红十字人道精神的普世传播,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广泛推行,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切实的关乎生命安全的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生命、感悟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系福建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